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2023-01-07 13:42:01

1、佛心禅语】 世间本没有天生的东西,是自己的过错就要敢于承认,不找借口推脱给别人。认错才会懂得反省,更新自我。

2、佛心禅语】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3、了心非心,不起妄念,无止之止,止无所止,乃名为止。有止之止,由依妄想,不名为止。(隋)智颧《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

4、每个灵魂都在一具真实的肉体里栖身,但它会时时出门,在这个世界上寻寻觅觅,它想遇见一个和自己灵魂相通的灵魂,这种相遇概率很低,遇见了就是奇迹。

5、若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实际。心实际亦不可得,故日极无自性心生也。(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二

6、佛家认为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灵性,皆有佛心。在诞生之始,在生命之末,所有的人和物都是平等无异的。

7、佛心禅语】 有人常为负担太重而困扰。师言:“不要担心负担多.责任重;能受天磨方铁汉,只要脚步站稳,力气是愈用愈大的。”——证严法师

8、佛心禅语】 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

9、无论何事何物,都有它们自己所遵循的节奏,快不得,亦慢不得。我们无法令它们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而只能顺应自然的规律。

10、云何忍众生,骂詈及呵斥,心终不起瞋,倍增生欢喜?我为众生医,疗治众病患,若闻恶言已,不起于瞋恚。《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11、心马驰恶道,放逸难禁制,佛说切戒行,亦如利辔勒。……若人守护戒,如牦牛爱尾,系心不放逸,亦如猴系锁。《弥沙塞五分戒本》

12、虽舍小杂乐,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实乐;舍系缚乐,得解脱乐;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五

13、心灵禅语】 知足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只有知足,才能少几分烦恼,多几分乐趣。知足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人有了知足之心,才能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14、若不遇真师匠,唯应读诵大乘,深求至理,不依文解义,不离经穿凿,法法会归自己,处处体认心性,自于真宗,渐堪趋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15、因果不信报后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不信因果,等到感受业报时,自然懊悔莫及了。

16、悲智相应,名菩提心,发此心已,方得无作戒。又须二六时常自省察,念念相应,即念念成佛。稍不合,便于菩萨戒得失意罪。(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17、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智慧,如何经营名利场,不求名利不求荣,只幺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唐·洞山良价

18、得利不施失后悔。得到利益(生活富裕)时,不知布施(广结善缘),等到钱财失去(无能无力),才后悔未能及时布施结缘,又于事何济呢?

19、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四十二章经》佛言

20、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福人群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抖擞出这些个本算不上什么烦恼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呢?

21、幽幽的沉浸在半寐的冥想里,那首《云水禅心》勾动着内心深处细细的轻柔,仿若浸在一种莫名的光年中融入乐曲中去了。

22、佛说:有人因贫苦而多怨恨,与众生无端结下恶缘。菩萨布施的时候,对怨家.亲人一视同仁,不记念过去的旧恶,也不憎恨作恶的人。

23、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24、禅在生活中,净土也在生活中,八万四千法门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观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们才没有空过的时间。

25、教子之方】要用妈妈的心.父母的爱,施于大地众生。一般人的爱心,只局限于自己所爱的人;而所爱的人,不外是先生.太太.子女.父母。

26、现在我们常喜欢说,“一个人要有主见”“一个人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其实,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就是:“抛弃依赖的心!”

27、佛心禅语】 是法非有作思维之所能解,非神通修证之所能入,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得。悟之则顿超三界,迷之则万劫沉沦。——《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28、化妆品不能为女人增色,许多女人却不能拒绝;扮酷不能令男人威武,许多男人却趋之若鹜。殊不知,化妆品的开销,扮酷的费用,均要用自信埋单。

29、心灵禅语】 打击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还击,做出令人怨恨的事情就会得到别人的怨恨,谩骂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回骂,对别人发怒就会引起别人对你发怒。

30、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聪明的话以及一味曲意奉承的话,被捧得高高的,就感到心花怒放。然而,人生中能真正根治病源的却是苦口良药。

31、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大集经》卷十八

32、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宋)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33、蓦然回首,望断天涯,我心犹怜,总想学人参禅,渴望一曲梵音袭耳,便盘坐佛前,转动一串佛珠悄悄抹去心中那份埋藏已久的执念。

34、对于工作和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 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35、问:万法唯识者,于诸识中何识究竟?答:唯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可为究竟。(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三

36、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

37、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于生财利所,眷属乃为友;能修功德者,是名后世亲。《别译杂阿含经》卷八

38、佛学经典语录】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39、希望人人将心比月,将月的清净光明映人心中,时时刻刻将慈悲清凉的气氛散布于大地众生,使人人共享“月爱”的光芒。

40、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宋·白云守端

41、世间.出世间为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出不入,不溢不散,是为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42、佛心禅语】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43、佛心禅语】 所谓佛境界者,极而言之。迷则佛境界俱是众生境界,悟则众生境界俱是佛境界。——《天日中峰和尚广录》

44、让心灵深入经藏,任何明枪暗箭无法让他流血,任何困难挫折都无法使他受伤,充满智慧的人,才是真正战胜自我的英雄。用佛菩萨的心代替私心,做人不难。

45、当一切变成黑暗时,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唯有看脚下,看今生!

猜你喜欢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