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经典语句名言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2022-12-23 18:18:01

此篇内容由小编为各位细心整理的星云大师23句经典名句,星云大师的金句,星云大师20句名言,弘一法师50句名言,星云大师经典禅语,印光法师的短句名言,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星云法师经典语句名言

1、有果必有因,因果报应更是佛教重视的,冷静观察现代社会上有些人的诸多恶行,因果昭然,报在眼前,当然就会结诸恶果了。

2、菩提不求死后悔。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身强体健时不知修行,无常来临只好劳烦别人超度了。

3、佛教说要上报四重恩,也就是说除了要报答父母恩.众生恩与三宝恩之外,还要报答国恩家恩。如果没有国家的庇护,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更遑论安心办道了。

4、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5、总之,老病并不可怕,最怕是心理不健全;人不可能永远年轻,入老不要紧,但是心理要永远的健康,人老心不老,知老不怕老。所以,当我们一旦面对老病,一定要自求多福。

6、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人宝山;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7、许多人一开口,就说:我……大多数人拿起团体照片,首先会找我在哪里?

8、中国人很有智能,将爱与惜两个字合成。爱惜这个词汇,于是爱就有了落实的方向,爱就有了无限的生命。

9、迫害不以为意。有道德修养的人,当其遭遇伤害与逼迫时,他能够不去介意;甚至好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你打它一下,它跳得更高,你愈迫害它,它愈是坚强。

10、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11、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当须尽,勿复独多虑。

12、若要人赞美多付苦与辛。一个人要博得别人的赞美,就要想到自己应该多付出一点辛苦与牺牲,没有流汗播种,哪来欢欣丰收,没有具体成就,又怎能博得别人赞美?

13、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14、每个人渴求生活快乐,不愿苦难降临己身,希望幸福常相左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往往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人一生之中有些遗憾更是必然的现象。

15、看来人生修行的道路,实在是漫长遥远啊!

16、因果不信报后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不信因果,等到感受业报时,自然懊悔莫及了。

17、死百了,痛苦也感受不到了。

18、总而言之,追求幸福快乐人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物欲的快乐是短暂的,精神的快乐是永恒的;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更是我们追求快乐人生的不二法门。

19、尊亲不孝伤后悔。父母尊长在世时不知孝顺,一旦弃世伤亡,才后悔为何不及时尽人子之孝,徒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20、见义不为过后悔。见义不为,错失良机,事过境迁,于事无补,只有徒留懊悔。

21、罪若起时将心灭,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22、惜福心发,大爱慈悲。爱,诚然是伟大的,古今中外流传多少爱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如果没有怜惜心(慈悲心),爱反而是自私的,是极端的占有,更是一种污染与罪恶。

23、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果,今世做者是。

24、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净除其心如虚空,令其所向皆无碍。

25、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让我们从建设幸福家庭做起。

26、古今中外,各个国家为安定社会,纲纪人伦,纵使立法条目不一,但多不超越五戒的范畴。

27、弘扬佛法,人间净土;佛教信徒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以及人我间的相处,因此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合理化,是件十分重要的事,作为有正见的三宝弟子,可从

28、大众重于个人。佛教是非常重视大众的宗教,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开了大众,就没有佛法;社会是大众组成的有机体,佛教是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活的。

29、爱别离苦。爱人相别离固然是苦,可是久别重逢却有说不出来的快乐。

30、有的父母,对子女的婚姻管得太过分,有的公婆对媳妇要求得太主观,有的夫妇,对伴侣的言行干涉得太离谱,往往会产生反效果。

31、总而言之,奉献重于祈求.生活重于生死.大众重于个人.国情重于私情这四种正确观念的建立,将助益振兴佛教,推行佛教现代化。

32、怨憎会苦。仇人见面虽然分外眼红,但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弃嫌修好会有意外的快乐;即使仇恨未消,在两不相逢时仍有相当的快乐。

33、佛经云: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教最讲究尊重,我们应如何将尊重的美德落实于日常生活呢?

3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35、见危不救陷后悔。遇到他人有危急时,不知及时搭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让自己悔恨不已。

星云法师经典语句名言(二)

1、不因说法故,受彼食而食;但为利益他,说法不受食。

2、禅宗主张因各人的根性不同,而有顿悟与渐悟的不同法门,随机施教。慧可即是属于顿悟的。

3、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

4、在此,我屡述一位有道德修养君子的心态:侮辱不以为耻,卑屈不以为贱,艰难不以为苦,迫害不似为意,利众不以为烦,恩宠不以为荣。期盼有缘人参考,作为借镜。

5、善法如桥梁,嗔他有何益;随顾修善行,忍则五德具。

6、心灵境界不断提升超越,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

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寻佛法,犹如觅兔角。

8、因此,现代化的佛教,虽然说三世.十方.无量众生,但是更重视此时.此地.此人。

9、奉献重于祈求,生活重于生死,大众重于个人,国情重于私情。

10、般有良知的人,对别人施予的滴水之恩,都要涌泉以报,所谓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佛经中更要求三宝弟子常存感恩心,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与国家恩。

11、总而言之,广结善缘,得道多助,诚实无欺,善有善报,祈愿大家众善奉行,诸恶不作,阿弥陀佛。

12、所谓慈行,包括身体易犯的杀.盗.淫;口舌易犯的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念易犯的贪欲.嗔恚与愚痴,平常我们常听闻十善行,如果我们不触犯杀.盗.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欲.嗔恚.愚痴

13、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超越,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仅一个祈愿,我也好像经历了春夏秋冬,单单一个愿心,我也花费了六十年

14、老苦。年老力衰虽然是人生的痛苦,但是我们不能忘了青春的愉快,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有老年之苦,也有青春之乐。

15、不要为老病而苦恼,因为老病并不可怕;看破放下安然自在,自求多福有何可惧。

16、我们都知晓,安定心境的好处多多,可是却不知晓安定心境的妙法。谨提供

1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特人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18、生苦。是指母亲生育时所受的痛苦,可是如果没有这种痛苦,又哪儿来子孙满堂母子相爱的乐趣呢?婴儿临盆也许感觉痛苦,假若不经此生死难关,怎能降世享受人生的乐趣呢?

19、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修身先修口,修心胜修行。

20、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段圣人的铭言,启示我们要慎言,不可强木知为。

21、要以舍为有,要以忙为乐;要以勤为富,要以忍为力。

22、有国不仕亡后悔。身为国民不知爱国,覆巢之下无完卵,无国可爱之民,只有流浪天涯寄人篱下了。

23、我们每个人,身心都要修行,若唯修身而不修心,则不能跳出三界;若专修心而不修身,亦难以得证圣果;唯有身心兼重,才是修行的上品。

24、言则信用。大家都在讲诚信,言而无信,如何立身?

25、放松身心.集中思想;进一步观.仿效佛陀。

26、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27、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天做者是。

28、总而言之,我们若要生活快乐,应当化暴戾为祥和;而怨天尤人乱发脾气,不如乐观奋斗立志争气。

29、痛苦。病是人生的痛苦,可是没有生病的痛苦又怎能体会健康的快乐,再说生病时也能好好休息,而充分休息才能走更长远的道路。

30、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们现代人常讲人际关系要处好,也就是说人缘要好;说到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说来人与人之关系,有

31、一个人身体上有老病死诸苦,心理上有贪嗔痴等烦恼,身体上的老病死易于知晓,而心理上的贪嗔痴却不易对治。

32、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眷属是因缘,彼此和谐尊敬,不要计较怀恨,彼此互相信赖,坦诚沟通忍让,自能化干戈为玉帛。

33、与其咒责黑暗,何不点燃烛光?

34、总而言之,我们弘扬人间佛教,缔造人间净土,未成佛道要先结人缘,如果人人能够合理生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可化烦恼为菩提,转地狱为天堂。

35、在这个娑婆世界,人为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把我看得无比神圣.非常重要。

星云法师经典语句名言(三)

1、芸芸众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言行更是其心态的表现,一位有道德修养的正人君子,他的心态是什么样子呢?

2、一个人能够保持心灵的宁静,道德可以完成.人格可以升华,更可以自在地安放我们的身心。

3、人不能离群索居,生活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形象好坏,关系他的人缘,甚至影响他的人生。

4、阴炽盛苦。色.受.想.行.识是变幻无常的,转变无常的东西总是苦的。而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正是我们产生快乐的必需条件。

5、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6、利行。俗语说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助人者,人恒助之。有时候一句关怀的好话,一个帮助的结缘善行,就是善因会结善果,广种福田必获丰收。

7、眷属因缘好相处在和敬。眷属相处不能相亲相爱,反而成为仇敌,视为冤家对头,这个原因何在?

8、伟大的佛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加持,赐给我聪明.智慧.勇气和力量,让我一切顺利。

9、佛教非常重视社会大众人际间的关系,为了期使众生诚实无欺广结善缘,有所谓四摄法,这个法门主张以布施.爱语.利行与同事,促进人与人的沟通,进而结缘行善。

10、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生活中更有酸甜苦辣。每个人都希望追求快乐,其实人生是苦乐交集的。

11、佛教常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种苦其实也有乐的一面,万法唯心,是苦是乐端在一念之间。

12、总而言之:五戒是净化人心的良药,绝非拘束自由的枷锁,一人受持,一人得益;万人受持,万人得益,若全世界人类共同受持,则大同世界即日可待。

13、国情重于私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使是从事宗教工作的人,也一样要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国家加以爱护。

14、说到利人与利己,在现今社会有

15、利众不以为烦。有道德修养的人,他是乐愿为大众服务,分担众生的苦难,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心甘情愿为众生做马牛,绝不会因利众而烦恼,视工作为麻烦。

16、不要计较获得多少,先要自问贡献多少!

17、自由应尊重.利害要看轻,若要人赞美.多付苦与辛。

18、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19、遇贤不交别后悔。有幸邂逅贤人,不知把握机会与他相交,等到贤能人离去,才后悔错失良机。

20、现在就四摄法的要旨略要诠释,提供读者参考,深信当能助益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每个人的际遇迥异,要后悔的事情也不全相同;过去古德高僧曾经告诉我们,有十种应该后悔的事情,谨简要整理提

22、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广结善缘,得道多助。

23、言无可讥。我们所说的话要圆融,最好面面兼顾,无懈可击。

24、侮辱不以为耻,卑屈不以为贱,艰难不以为苦,迫害不以为意,利众不以为烦,恩宠不以为荣。

25、来时无迹亦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26、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

27、伟大的佛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加持我的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和一切护法信徒,令他们身心健康.事业顷利.阖府平安。

28、造物忌名尤忌财,钱财为何保不住?

29、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佛教的根本大意,讲究因果福报,常提示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30、说到何处找我,也就是怎样才能使我真正的存在,融合在群众中并受到尊重,

31、进一步观。就是进一步想一想,神经紧张,疑神疑鬼,属于情感作用;深一层想,是理智的作用;随时随地做进一步观,就可减少许多烦恼,使生活愉快轻松而有趣。

32、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33、艰难不以为苦。人生难免会遭遇一些挫折.艰难与困苦,有道德修养的入,他面对艰难困苦,不但不以为苦,反而会视为考验自己的试金石,会更加精进以期超越,力求升华情操化解苦难。

34、人生之乐。人生究竟有哪些快乐呢?金榜题名.事业有成.妻贤子孝.财源滚滚.苦尽甘来皆是世间人所谓的快乐。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生的快乐分为外乐与内乐两大类。

35、同事。人缘好的人都有随众随缘的性格,在任何场合与不同的对象,都能够欢喜融和。如果对方是教育工

星云法师经典语句名言(四)

1、仕主不忠退后悔。跟随主管(就业工作),不能尽忠职守,等到被辞退(失业),才想到悔不当初已覆水难收。

2、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

3、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

4、要学佛法先除我,要成事功先无我。

5、有时候,或许觉得坐在这里也不好,坐在那里也不对;或者觉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来走去不知如何是好,那是为什么呢?

6、我,我在哪里?许多人老是以自我为重心,自私.自利.自大.自夸……为了小我而不顾大我,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也就随之而生,制造了人际之间的是非恩怨!

7、说到包容,干百年来佛教流传兴旺,主要是因为佛法真理包容无碍,故能涵摄十方,源远流长。

8、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福慧双修,行解并重。

9、总之,心净则国土净,安定心境是修心修行的不二法门。

10、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成,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11、佛教对自杀事件的看法。最近社会自杀事件频有所闻,为情感.为金钱.为名誉,甚至连学生考试不顺.课业繁重也会自杀。

12、得利不施失后悔。得到利益(生活富裕)时,不知布施(广结善缘),等到钱财失去(无能无力),才后悔未能及时布施结缘,又于事何济呢?

1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14、人不能离群孤立,尤其现今社会交通发达.资讯便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非常重要。

15、胡适先生曾说: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你播撒下恭敬.忍耐.服务他人的种子,自然能够受到别人爱护.敬重.投挑报李的果实。

16、不要计较自己获得多少,先要反问自己贡献多少!

17、我国儒家主张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佛教所谓的五戒—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8、人生最痛苦的事,不一定是贫穷与疾病,而是身心无所安置,终日盲目.忙碌.茫然;像行尸走肉般浪费粮食,如孤魂野鬼般漂泊流浪。

19、求不得苦。求之不得一定会感觉痛苦,但人生的需求并不是全不可得的。而观音大士也曾开示信众心诚则灵,有求必应呢?!

20、其实,像美国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原是又哑.又聋.又盲的残废,可以说是重病人,可是她勇敢面对疾病,乐观坚毅地自我努力,结果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之

21、尊重可以改善现有环境,增添社会福祉;包容更能促进人际和谐,广利一切众生。

22、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亦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23、佛经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寻佛法,犹如觅兔角。人间佛教主张正视社会问题,从而解决消弭问题,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更为大乘佛教的真谛。

24、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5、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

26、除了上述亲友关系.君臣关系.信仰关系和职业关系以外,还有同宗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任何社会人际关系,都必须诚实无欺才能广结善缘。

27、你好他好我不好,你大他大我最小;你有他有我没有,你乐他乐我来苦。

28、和气生财,忍气保泰,怒气攻心,争气向上。

29、慈航法师说过: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地藏王菩萨的大誓愿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30、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31、死苦。是指人生消灭的痛苦,其实死非但不能说明人生是痛苦的,反而间接说明人生是无常的,生生死死,有死有生。

32、集中思想。情绪紧张,思想散乱;思想一集中,那些困扰自己的妄想杂念就会减少,所谓一心不乱,就能动静自如。

33、没有宁静生活的人生,会迷失方向,任人牵引,唯有在宁静中,才能面对自我,才能与自己应谈,也才能达到天君泰然的境界。

34、如果眼前的生活都无法解决,还奢谈什么生死解脱呢?

35、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保富亦保福。

猜你喜欢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