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经典语录
2023-09-23 14:51:01
鬼谷子经典语录
1、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2、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3、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4、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5、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6、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7、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8、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9、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10、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11、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2、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13、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14、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15、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6、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9、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21、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22、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鬼谷子经典语录(二)
1、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3、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4、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5、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6、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8、ldquo;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9、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10、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1、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12、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13、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14、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也。
15、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16、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17、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18、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19、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2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21、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